智能虫情测报系统
智能虫情测报系统是一套融合光机电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综合性植保监测体系,能在无人值守下自动完成诱虫、处理虫体、数据采集分析等全流程作业,还可联动云端平台实现远程管控与虫害预警,广泛适配农田、果园、茶园等多类农林场景,以下是其核心构成、核心优势及典型细分系统的详细介绍:

1. 核心构成
- 前端监测设备:这是系统的数据采集核心,包含多种专业化设备。比如诱捕类设备,有利用趋光性的智能虫情测报灯、针对微小虫体的专项测报设备,还有靠性诱剂吸引特定害虫的物联网虫情性诱测报装置等;辅助设备则涵盖雨雪传感器、光感传感器等,用于感知环境状态以调控设备工作,以及无线气象站,可同步采集温湿度、降雨量等气象数据,为虫害发生趋势分析提供环境依据。
- 数据传输模块:内置4G、GPRS或光纤等多种传输单元,能将前端设备拍摄的虫体照片、设备运行参数、气象数据等实时上传至云端,上传速度通常不低于1M/s,遇到网络故障时会本地缓存数据,网络恢复后自动补传,避免数据遗漏。
- 云端管理平台:作为系统的“大脑”,可接收并存储前端传来的各类数据。平台搭载AI识别算法,能自动识别害虫种类并计数,还能生成报表、曲线等数据形式;同时支持电脑端和手机APP操作,用户可远程控制设备开关、拍照频率等参数,也能查看设备定位与运行状态。
2. 核心优势
- 全流程自动化,减少人工干预:从诱虫到数据上传无需人工值守。像通过光控装置实现夜间自动开灯诱虫,远红外加热仓以85±5℃温度杀虫烘干,虫体经震动机构平铺后由传送带送至拍照区域,全程自动化完成,且虫体致死率不低于98%、完整率不低于95%,既保障虫体完整性,又大幅降低人工巡检成本。
- 识别精准化,适配多元需求:针对不同虫体优化识别能力,常规系统可精准识别褐飞虱、二化螟等上百种常见害虫,部分专项系统如托普云农的小虫体测报系统,能识别稻飞虱等毫米级害虫,识别准确率超95%;同时仪器自动计数与人工计数的动态趋势拟合度≥0.90,为虫情分析提供可靠数据支撑。
- 管控远程化,预警及时高效:用户通过云端平台就能远程控制设备换位、诱虫灯启停等功能,还能设置拍照频率等参数。平台可记录历史数据并形成数据库,结合气象数据分析虫害发生趋势,部分系统还支持短信预警、语音播报,让用户快速掌握虫害动态并及时制定防治措施。
3. 典型细分系统
- 通用型趋光测报系统:如托普云农TPCB - III - C7.0plus,内置2000万像素高清相机,支持交流或直流供电,可识别多种水稻主要害虫,稻纵卷叶螟、二化螟等识别准确率≥90%,还带GPS定位,方便设备追踪与站点管理。
- 小虫体专项测报系统:像托普云农TPCB - FSCB系列,采用活体负压捕捉技术,能过滤非靶标大虫,通过活体拍照保留虫体特征,专门适配叶蝉类等毫米级趋光性害虫测报,填补了微小虫体监测的技术空白。
- 物联网虫情性诱测报系统:例如托普云农TPXY - SA4.0,结合性诱捕器与AI技术,设有多个诱捕口实现多方位诱虫,可自动更换粘虫胶卷,连续阴雨天气下续航超20天,能精准监测草地贪夜蛾等特定害虫,避免传统性诱测报的误报问题。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