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虫害监测预警解决方案|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|云飞科技 0371-55693008

获取方案

河南植保能力提升项目
筑牢智慧植保数字防线

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,每一季的丰收,都离不开一张无形却紧密的“监测之网”。
清晨的田埂上,露珠还未褪去,往日背着工具巡田的农技员,如今多了一个新伙伴——一台台静静伫立的智慧监测设备。它们昼夜不息地守望着农田,把虫情、气象、病害等信息化作实时数据,跨越时空传递到决策端。
过去,病虫害防控靠的是经验与脚步;如今,靠的是数据、系统与科技的眼睛。

河南植保能力提升项目筑牢智慧植保数字防线

河南植保能力提升项目筑牢智慧植保数字防线

河南植保能力提升项目筑牢智慧植保数字防线

河南植保能力提升项目筑牢智慧植保数字防线

河南植保能力提升项目筑牢智慧植保数字防线

河南植保能力提升项目筑牢智慧植保数字防线

河南植保能力提升项目:筑牢智慧植保数字防线

  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,每一季的丰收,都离不开一张无形却紧密的“监测之网”。

  清晨的田埂上,露珠还未褪去,往日背着工具巡田的农技员,如今多了一个新伙伴——一台台静静伫立的智慧监测设备。它们昼夜不息地守望着农田,把虫情、气象、病害等信息化作实时数据,跨越时空传递到决策端。

  过去,病虫害防控靠的是经验与脚步;如今,靠的是数据、系统与科技的眼睛。

  本期《田野上的云飞》,我们走进——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(河南省)田间监测点建设项目,看云飞科技如何用16个智慧监测点,为河南农业织就一张全天候守护的“天罗地网”。

  01 为什么需要这张网

  河南,中国粮仓。

  小麦、玉米……这片土地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。病虫害,却始终是悬在丰收之上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。

  过去,病虫测报依赖人工巡查:

  眼观手查,穿行田垄;

  数据滞后,易错过最佳防治期;

  覆盖有限,难以形成全域预警能力。

  随着国家推进智慧植保体系建设,智能化、网络化、自动化的监测能力成为刚需。

  2023年,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(河南省)项目启动,目标是构建覆盖全省的现代化监测网络,实现“早发现、早预警、早防治”。

智慧农业

  云飞科技参与安阳县、南乐县、鹿邑县、柘城县4个县的项目实施,共建成16个田间监测点,布局在主要农作物产区,形成“点位互补、全域覆盖”的监测体系。

  02 智慧监测点如何运作

  每个监测点配备了物联网自动虫情信息采集系统、植物病菌孢子捕捉分析系统、物联网虫情性诱测报系统、自动气象站、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等成套设备,构建出一体化、全天候的病虫害智能监测体系。

a59b8f0e79d7116345c4c35100ca7f7f.jpg

  这些设备能够持续采集虫情动态、病菌孢子、温湿度、光照等多维度数据,并通过本地处理与网络传输,第一时间直达县级和省级平台,成为连接田间与决策中心的“数据桥梁”。

  与传统依赖人工巡查和手工记录的模式相比,云飞科技的智能系统不仅提升了数据采集的频率与精度,还能在高温、多雨、强风等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,确保全年监测数据的连续性与可靠性。

  03 成效与改变

  项目建成后,四县的监测网络密度显著提升,信息采集范围和时效性同步增强,病虫害发生动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传达到省级平台,防控指令下达更加高效。

  监测数据的精细化、多源化,使趋势研判更加精准,防控措施更具针对性,有效减少了防治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与农药过量使用。

  为了让系统真正发挥效能,云飞科技为各县植保站技术人员开展了系统操作、数据解读和日常维护培训,确保“建得好,用得上”。

  同时建立定期巡检与远程技术支持机制,全年无休响应,保障系统长期可靠运行。一位参与项目的农技员说:

  “以前一周巡一次,现在每天打开手机就能看到虫情变化,预警更及时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

  04 16双智慧之眼

  这16个监测点像16双时刻警觉的“智慧之眼”,昼夜不停地观测着作物的生长脉搏。它们在春天的麦田里,捕捉第一批病虫的踪迹;在夏季的玉米地间,感知气象的细微变化;在收获季来临前,提前发出病虫害预警,让防控行动赢得宝贵时间。

  数据在这里汇聚成河,从田间地头奔向平台终端,与省级防控中心的指令相互呼应,化作一场场精准、高效的防控行动。

  每一次预警,都是一次看不见的守护;每一次数据传递,都是一次丰收的加码。


点击立即指派
专业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

点击立即指派
专业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

zimg42.svg 立即咨询

zimg43.svg

微信图片_20241104155748.jpg

Cookie 收集的声明

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。您可以点击此处了解有关我们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