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常之年,豫见麦浪|“虫口夺粮”!杀虫不等虫开口
冬小麦的一生,横跨秋、冬、春、夏,历经雨、雪、阴、晴,可谓千锤百炼;8个月的生长期内,有一点管不到位就可能影响产量。
5月23日,上蔡县的最高气温30℃。五龙镇班闫村的种植户李学争有点小担心:天热、地干,万一再刮风,就得防着干热风了。
小麦生长的最后阶段,李学争怕小麦热着;可一个多月前,他是怕小麦受凉。
4月16日,上蔡县的小麦陆续进入扬花期,这个阶段的阴雨天会给赤霉病提供染病的“温床”,这种被称为小麦“癌症”的病害,一旦发病就很难收拾。
小麦病虫害防治,每年都是李学争的大事儿。
条锈病、白粉病、茎基腐病咋防咋治,李学争门儿清:“我知道赤霉病可防可控不可治,但究竟啥时候打药、打啥药,不好把握,头疼!”
今年,李学争终于不头疼了,全县统一进行了赤霉病的防控。
上蔡县农业农村局谢卫华研究员介绍说,今年的赤霉病防控,采取全县统一的方式,小麦扬花期前10天县里就组织专家进行了研判,之后选择了药剂、确定了最佳的施药时间,因为使用了无人机,喷药快、用时短,4天内全县146万亩小麦就统防了一遍。
和全国一样,上蔡县有不少耕地还在小农户手里,加上疫情影响,统一防控彻底避免了一家一户防控中的“丢三落四”,统一防控效果明显。“现在随便进一块麦田,几乎找不到烂麦头!”李学争说的烂麦头,就是赤霉病病穗。
“1、2、3、4……”“数量100株,未发现赤霉病病穗”“130株,未发现”……
5月23日,河南省组织多层次植保专家到上蔡现场采集小麦赤霉病发病数据,在李学争的麦田里随机选取5个点共1500株麦子,发现带有赤霉病的病株4株。
经过测算,河南省植保站副站长韩世平给出了最终答案:这个信息采集点小麦赤霉病发病率为0.27%。
小麦赤霉病在全球小麦产区普遍发生,发病后小麦会形成半截穗、枯白穗,未及时防治的地块,赤霉病发生率可达90%以上。
赤霉病一旦发生,小麦就必定会减产,而且还会产生毒素,食用达到一定量,对人的身体会产生影响。
距离李学争麦田40里的地方,是大路李乡地界,位于这里的上蔡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,有一群“哨兵”一直不停地给小麦“把脉”。
地头的植保科技监测站里,头顶大盒子的虫情信息采集设备能够实现害虫自动诱捕、灭杀,还能拍照、识别、计数,近50种害虫都逃不过它的“法眼”;病菌孢子捕捉仪,可以动态检测病害孢子存量及扩散动态,为病害发生趋势研判提供数据支撑;农业气象站实现了风速风向、空气湿度温度、日照时数等气象信息数据实时存储、传输。
河南省植保站在全省8500多万亩麦田里一直进行多点位、跟进式虫情信息采集,总体结论是:2022年小麦病虫害偏轻发生。
河南历年小麦生产都要强调“虫口夺粮”,今年的情况是:虫子还没开口糟蹋粮食就被弄死了。
有效防控支撑了今年的小麦丰收,不是秘密,是事实。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