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阳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
在万亩良田上,建一座数字粮仓
在豫北平原,一片5.6万亩的麦田正悄然改变着中国农业的未来。
这里是安阳县瓦店乡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,已获批为“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示范区”。
曾经,这片土地因洪水而满目疮痍;如今,它却成为全国瞩目的“国家样板”。
在这场灾后重建中,云飞科技作为示范区的科技支撑单位,为农田注入了数字化、智能化的力量。
本期案例,我们走进河南安阳广润坡,看这片土地如何借助科技的“智慧大脑”,让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真正落地。
用户证言
高标准农田有一个病虫害监测系统,它可以提前预警病虫害的发生趋势。
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就可以得到信息,这样就可以提前施药、提前预防。
安阳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:在万亩良田上,建一座数字粮仓
在豫北平原,一片5.6万亩的麦田正悄然改变着中国农业的未来。
这里是安阳县瓦店乡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,已获批为“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示范区”。
曾经,这片土地因洪水而满目疮痍;如今,它却成为全国瞩目的“国家样板”。
在这场灾后重建中,云飞科技作为示范区的科技支撑单位,为农田注入了数字化、智能化的力量。
本期《田野上的云飞》,我们走进河南安阳广润坡,看这片土地如何借助科技的“智慧大脑”,让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真正落地。
01 一片田野的重生
广润坡区域地势平坦,耕地集中,是豫北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。2021年夏季,河南遭遇特大暴雨,广润坡区域的农田设施遭受重创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安阳县瓦店乡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应运而生。这一次的重建,是一次主动求变的契机。它不仅让田野重新焕发生机,更通过引入科技手段,让这片豫北粮仓变得更“聪明”。
02 广润坡的新样子
走进今天的广润坡,田成方、林成网、渠相连、路相通,灌排自如,方方正正的高标准农田在阳光下延展开来。道路笔直,机耕顺畅,沟渠纵横,水系通达。
除了基础设施的焕新,如今的田野还多了一双双“智慧的眼睛”:
监测杆上的传感器实时感知环境变化,田间的孢子捕捉仪与测报灯精准捕捉病虫动态,地头的杀虫灯自动诱控害虫,监测站内的大屏幕实时展示农情数据,遍布田间的监控摄像头则全天候守护农田。
这些智能化新成员,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农业的面貌,成为田间地头的新质生产力。
这里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高标准农田,更是“升级版”的示范田。它既有坚实的基础设施,又有数字化、智能化的系统支撑,让农业生产从“靠经验”迈向“靠数据”。
03 科技的田野答卷
广润坡智慧化建设的背后,是云飞科技的全面支撑。作为该项目的科技支撑单位,云飞科技在示范区打造了:
1个数字化管理平台 + 3个农田科技监测站 + N个田间监测及防控点
通过线上线下贯通和软硬件协同,实现了对农田环境的实时感知、精准防控与科学决策,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。
三大监测站:农业的“千里眼”
云飞科技建设了农业环境监测站、农业植保监测站和环境灾害预警站,形成了对农业环境、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立体化监测。三大站点协同运行,为管理者提供了全局性、前瞻性的农情数据。
田间监测与防控点:农田的“守护者”
在农田中,土壤墒情监测站、苗情长势摄像头、太阳能杀虫灯等一系列智能设备如“哨兵”般星罗棋布。它们实时记录土壤湿度、作物生长,并通过绿色防控手段高效灭杀害虫,既守护了农田生态安全,也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。
高标准农田管理平台:农业的“智慧大脑”
所有的监测数据、田间信息、设备状态,最终汇聚到云飞科技建设的高标准农田管理平台。
平台不仅能直观展示各类数据,还能基于模型进行趋势研判,形成科学的种植、灌溉、施肥、防控决策。农技人员和管理者不必再凭经验做判断,只需看一眼大屏,就能知道哪块田需要浇水、施肥或防治。
从硬件到软件,从感知到决策,云飞科技让广润坡的田野真正实现了“看得见、管得住、用得好”。
04 田野上发生的变化
在广润坡,农事的方式正在发生悄然变化。
过去,农户要一遍遍下田,靠经验判断病虫害、土壤墒情。如今,农民只需打开手机,就能看到地块的实时数据。
“高标准农田有一个病虫害监测系统,它可以提前预警病虫害的发生趋势,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前施药、提前预防。”—— 一位种粮大户笑着说
对于政府管理部门而言,云飞科技建设的平台提供了宏观视角。通过“云端看田”,管理者能够全面掌握5.6万亩农田的生产状态,从水肥到病虫害,一目了然。
智慧田野,正在从理念变为现实。
05 从广润坡走向全国
广润坡示范区自建成以来,吸引了央视、新华社、河南卫视等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,也迎来了来自国家、省、市多级领导的考察调研。
它不仅成为安阳的一张农业新名片,更被誉为“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”的标杆案例。其经验与做法,为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广润坡样板”。
“广润坡经验”,正从中原大地走向更广阔的田野。
06 一片田野的启示
广润坡示范区的建设,改变了农民的耕作方式,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效能,更重要的是,它展示了一条未来农业的发展道路。
田野有了传感器的“触觉”、平台的“智慧”、数据的“眼睛”,农业不再是单纯的劳作,而是一门可以被精准感知、科学管理的系统工程。
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,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实践。
通过科技赋能,高标准农田不仅成为稳产增产的坚实保障,更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支点。
广润坡的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高标准,不止于田成方、渠相连,更在于让土地与科技深度融合。
相关解决方案
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工程
点击立即指派
专业的顾问为您答疑解惑